点击阅读全文

《签到狂增实力,朱元璋求我卸甲归田》内容精彩,“敏敏敏子”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朱元璋朱柏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签到狂增实力,朱元璋求我卸甲归田》内容概括:当朱柏处理完今日最后一份章程后,在太师椅上伸了个懒腰。“朝廷的兵马到什么地方了?”他随口问道。站在身后阴影中的铁鹰士回应道:“此时想来应该是刚到营盘。”微微颔首,朱柏思索了片刻,又道:“去把铁铉找来...

签到狂增实力,朱元璋求我卸甲归田

签到狂增实力,朱元璋求我卸甲归田 热门章节免费阅读


荆州城,湘王府。

黑冰台的铁鹰士传来消息,朝廷拨派的两万精兵,此时已经进入荆州地界,摸约两个时辰后将会抵达早已备好的营盘。

朱柏点了点头,并无交代。

此时手中事物繁忙,荆州城内百废待兴,需要他亲自处理的章程可不少。

光是官吏的任免,就是一桩殊为令人头疼的事情。

况且,还有百姓的安置,农事的部署等等……

但朱柏处理起来,速度飞快不说,每一桩事情都合情合理。

此时朱柏不得不庆幸自己两世为人,后世的管理学知识虽然他也不甚了了,但要回到古代,却有一种小试牛刀的畅快之感。

凭借无数前人积累的经验,令他可以迅速决断,找出最优办法。

荆州城内百姓们,对于湘王朱柏的评价之高,世所罕见。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

当朱柏处理完今日最后一份章程后,在太师椅上伸了个懒腰。

“朝廷的兵马到什么地方了?”

他随口问道。

站在身后阴影中的铁鹰士回应道:“此时想来应该是刚到营盘。”

微微颔首,朱柏思索了片刻,又道:“去把铁铉找来。”

影子下一刻便消失在了书房中。

历史上的铁铉,可是号称历史上最硬的男人。

他可以吃着刚从油锅里炸透的耳朵,依旧面不改色地夸赞:“忠臣的耳朵,吃起来当然美味了。”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这个耳朵是朱棣动刀子,从铁铉他自个儿身上割下来的,然后当着他的面丢到油锅里炸。

作为朱棣作乱时,最令他咬牙切齿的对手,铁铉可以说是把防御战尤其是守城战发挥到了极致。

不管如何难以防御的城,只要把铁铉派过去,就没有守不住的。

朱允炆就是因为有铁铉及时驰援,防守济南城,才没那么早被朱棣给剁了。

由此可见,朱柏有了铁铉,大可将后方城池交由铁铉防守,必能保证高枕无忧。

朱柏正愁自己手底下那些部队,不方便拿出来展示。

朝廷就给送了两万精兵过来。

这不是瞌睡遇到了枕头吗?

正好,让铁铉先去拿这两万精兵好好练练手,磨砺一番。

等有经验了,出师了,再委以重任。

朱柏明白,名将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经年累月的战争洗礼,是需要不断总结、完善经验教训才行的。

铁铉,与名将之间的差距,就在这里。

先前他不是都改编了五千城守,日夜巡防吗?

现在给他更大的舞台,看他能不能接得住!

一念及此,朱柏便挥墨,在宣纸上写下了委任状,然后按下了自己的印信。

做完这一切后,铁鹰士携密信来报。

“这次是哪儿传回来的?”

朱柏随口问道。

“回殿下,这封密信乃是郑将军的船队,从东海传回的。”

闻言朱柏先是一愣,继而反应了过来。

所谓的郑将军,就是郑和!

许久没得到他的消息了,都差点把这一号人给忘了!

原来,郑和奉了他的命令,造船出海,远渡重洋前往倭岛,去镇压岛上的倭奴。

朱柏拆开了密信,仔细阅读起来。

信件不长,就说了一件事情:他已经发现了倭岛的踪迹,不日即将登岛作战。

朱柏放下密信,轻轻颔首。

他抬起头,遥望东方。

……

东部海域。

此时天气晴朗,海波徐徐。

沙滩上一个衣衫褴褛、身材瘦削的小孩,正蹲在沙滩上捡拾贝壳。

当他抬起头的时候,发现在海天一线出现了奇怪的凸起,影影绰绰。

眯着双眼,他双手握拳,留下一条小小缝隙,再朝着大海的方向眺望。

小孩虽然不懂小孔成像原理,但老一辈的经验还是很好传承了下来。

于是,他的眼中清晰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巨型战舰!

“阿巴,阿巴阿巴!”

小男孩吓得赶紧往身后的村落跑去,连辛辛苦苦收集的贝壳都没带上。

一条条在船头雕刻着恶龙海蛟、魑魅魍魉的大型海船,正借助风帆朝着岸边飞速驶去。

站在最中央,也是最庞大那艘旗舰楼船顶端的,便是郑和了。

此时,他单手握着腰刀刀柄,另一只手轻轻搭在楼船栏杆上,正在极目远眺。

“那岛屿连绵不绝,山势起伏,想来便应该是倭贼的大本营了。”

郑和说道。

“传令下去,所有人刀枪出鞘,准备登岛作战!”

消息一层层传递下去。

原本在底层舱室里待命的士兵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开始穿戴盔甲,抓取刀枪兵器,在甲板上齐齐集合。

远处的其他船只,当然听不见声音,只能是以旗语相互交流,沟通。

很快,所有的船舰都收到了指令,开始做最后的战前准备了。

郑和的目光锐利,眼中隐然有杀气迸现。

“倭贼,袭扰我沿海渔民百姓的血仇,今天就合该用你们的头颅来还债!”

他杀气腾腾地说道。

从元朝末年到明朝初年的这一段时间里,因为政局动荡,征战连年。

所以沿海的百姓们,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庇护。

而这时候,从倭岛过来打秋风的倭寇们,也真正是遇到了好时期。

渔民们的财物任意劫掠,人也随便杀就是了,反正没有人会管。

甚至于,这群家伙胆子慢慢大了之后,竟然深入腹地,大摇大摆公然去了城镇之中掠夺财产,侮辱妇女,袭杀百姓。

正是因为倭寇袭扰,沿岸多地的渔村整个整个消失。

而村子里的男女老幼,全被这群没有人性的倭寇以“试刀”的名义,给悉数杀害了。

这些血仇,朱柏并没有忘记。

沿海的百姓们也没有忘记。

所以,当朱柏派遣郑和训练水兵、造船出海之时,百姓们蜂拥响应。

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

总而言之,血债只能用血来偿还!

一炷香之后。

战舰悉数顺利登岛。

粗大的网绳从船沿放下,战士们鱼贯爬下船,来到了海滩之上。

所有水兵集结完毕!

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不远处想起了嘈杂的声音,无数的人影在森林之中晃动。

显然,那群倭寇已经知道郑和登岛的消息了,正在四处派遣人手,汇聚过来。

想跟郑和的百战水师们,来一场登陆战。

郑和亲自拔出腰刀,锋利的刀刃在阳光下闪烁着瘆人的寒光。

“所有人听令!”

郑和大声吼道。

“此战,旨在杀敌,报仇!我郑和麾下的水兵,永远不接受投降!”

一言既出!

所有水兵士气为之猛涨!

能够跟随郑和远洋出击的水兵,十有八九是跟这些倭寇结下了血海深仇的。

原本,他们心中所想的,便是不死不休,便是报仇!

现在得到了主帅的绝杀令,更是胸中杀气蓬勃,恨不得立即剁几个倭寇,以慰亲朋好友们的在天之灵!

此时,林中的倭寇们,基本已经集结完毕。

他们挂拉呱啦乱叫着,从林中冲了出来。

见状,郑和大手一挥,怒喝道:“儿郎们,随我杀!”

渔村深处,有一处以大石头堆砌而成的大屋子。

看着占地虽大,但却只是用最简陋的原木捆扎制成的,缝隙处填补兽毛、泥巴等物。

看着似乎有些年岁了,破损处漏风漏雨,也不见有人修葺缝补。

此时,在这大屋子中央,熏得漆黑的横梁下挂着个同样黑得看不出材质的大锅,里面炖煮着手指大小的鲜鱼。

一群衣衫褴褛的倭寇,各个腰间盘着武士刀,向前倾斜着身子,凝神细听。

坐在众人中间的是个五短身材的倭寇,一身的浓密汗毛,裹着一件不合时宜的大明锦袍,正对着众人比比划划,连带叽里咕噜说着什么。

说到兴奋处,会咧嘴大笑,时不时还会伸手在腋下摸索一阵。

凝神细听,他说着刺耳难听的倭寇语,不断激励着下属们。

“大明的女人,一个个都又白又嫩,身上穿的全是好衣服!就像是涂了鱼油一样,特别顺滑!”

他大声说道。

“等到明天我们再去杀人,你们可都注意点,不要把女人杀了,要带回来!”

有个脑子不太好使的倭寇擦了擦嘴角的口水,摇头说道:“不要!那些女人身上一点味道都没有,不好!”

“还是我们的女人好,身上又香又臭,好闻!”

众人轰然笑了起来,一个个都眯起了色眼,不住吞咽着口水。

首领哈哈笑着,一巴掌狠狠拍在了他的脑门上:“左卫门!你小子,永远就只能看到脚指头前面一点点的东西!”

“等我们多抓些大明的女人回来,我就把她们跟你关在一个屋子里,生不出孩子不让你出来!”

左卫门一听,吓得脸色苍白,嗫嚅着不敢吭声。

“不光女人,还有粮食!大明的粮食多,他们吃不完的!我们去了,多拿点!能拿多少拿多少!”

“实在拿不走的,就放火全烧了!总之,一定不能给大明的那些家伙留下来!”

众人兴奋地拍打着地板,齐声嗷嗷叫着表示赞同。

领头的倭寇咧嘴笑了。

“总之!跟着我肥前大郎,吃的、喝的、女人、金子!所有东西,我们全部平分!”

一时间,气氛达到了顶点。

他们不由地手舞足蹈了起来,一个个唱着古怪的调子,跳着拙劣的舞蹈。

当真有种沐猴而冠的强烈既视感。

仿佛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是能够用刀子解决的事情,那就都不算事儿。

如果不能解决,就再多几把刀。

正是因为这一股骨子里的血勇和残忍,导致大明沿海的百姓们称其为倭寇,并谈之色变。

“首领!肥前首领!”

一个尖嘴猴腮的矮小男人,从远处一蹦一跳地跑了过来,扑在身穿大明长袍的首领面前。

“死了,女人死了!”

“什么女人死了?”

他不满地瞪了矮小男人一眼,怒道。

“我们正在议事,不要打扰!”

“可是……我们抢回来的女人,难产死了。”

“八嘎!”

肥前一听,立即站起身来,脸色阴沉地往大屋的后房走去。

那是作为首领才有权利使用的居所。

肥前一伙人从大明拘来了七八个女人,不分年龄老幼,全都锁在房子里,供他白日宣淫。

原本,他们抓来的有二三十号人,但是海况恶劣,一路颠簸,许多女人都死在了船上。

被他们试刀了之后,就地扔进了海里。

这剩下的七八个女人,便是他们的战利品。

除开稍有姿色那个是肥前的禁脔,其他的谁都可以任意享用。

而就是这个稍有姿色的禁脔,却是不想难产死了。

他冲进房间,看见女人的脸色苍白,瞳孔已经涣散。

此时正披头散发躺在地上,表情狰狞可怖。

他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了起来。

胸膛快速起伏。

不多会儿,他便拔出了长刀,将房间里剩余的几个女俘悉数乱刀砍死。

听见动静的众人,连忙赶了过来。

却只见到满身是血的肥前,一脸镇定走了出来。

“这些女人,全死了!”

“明天,去大明,我们再找新的!”

闻言,众人顿时眉开眼笑。

对于他们而言,女俘就是消耗品。

只要用坏了,再去大明重新劫掠就是了。

反正那个国家人多,怎么杀都杀不完。

重新回到大屋里,这群倭寇开始大口喝起了酒来。

大明的酒,太烈了,这些倭寇格外珍惜,不敢多饮。

但喝得少了,又过不了瘾。

于是,他们便想出来了一个妙招:通常的饮用方式,用一碗酒,混合两碗清水。

这种淡酒有隐约的酒香,而且酒味没彻底跑散,喝得多了仍然会感觉微醺。

所以这种酒便被他们称之为了“清酒”。

此时,这群倭寇一边喝着清酒,一边啃着鱼羹,格外开心。

夜色浓郁,乌云将月亮挡在了门外。

借着稀薄的光亮,郑和所率领的大军,正裹着夜行衣,将长刀用布包住,以免漏出反光。

此时,人人都把刀叼在了嘴里,迅速朝着这处方向移动。

根据先前逼供的成果来看,那群经常袭扰、残杀大明沿海渔民的倭寇,应该就是住在这一处大屋子里。

嗯,倘若这玩意儿也好意思被称之为屋的话。

郑和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居住环境恶劣,而对这群豺狼虎豹有一丁点儿的轻慢。

否则的话,这次也不可能会是他亲自带队,前来突袭了。

“将军,都已经准备妥了。”

一名资深斥候,从远处的草垛里慢慢探出身子,闪身到了郑和的身侧,压低声音回复道。

郑和微微颔首,对着身后众人打了个手势。

紧接着,众人齐齐站起身来,沉默地朝着大屋子发动了冲锋。

没有任何的阻拦。

甚至连绊马索、陷坑都没有。

郑和的水兵们便如此这般地发起了冲锋。

不多时,大屋子里便传出了鬼哭狼嚎的哀鸣。

像极了猴子在临死前的惨叫。

郑和的眼中闪过一抹暴戾之色,他双手拄着长刀,静静站在原地等待着。

但凡有倭寇足够幸运,能逃出大屋子的,他都不介意给这些幸运儿们再补上一刀。

郑和屠灭倭寇的捷报,传回到了荆州城。

此时,正放在湘王朱柏的书案上。

困扰大明沿海百姓们多年的心头大患,就此被连根拔除,彻底剿灭!

此外,还缴获了数量惊人的战利品。

郑和还额外手书了一封信,是关于他在倭岛的所见所闻。

他在信上说,倭岛上的这些居民,极有可能是秦时徐福带着三百童男童女东渡时,所定居的地方。

最为确凿的证据,便是他在岛上发现了不少秦时的竹简、甲胄等物。

为避免这些东西外流,他全都一把火烧掉了。

同时,他还在岛上发现了一处天然形成的露天银矿,其面积之大,几乎蔓延至一整座山头都是!

听当地人把这地方叫做“石见山”,郑和不由嗤之以鼻:“这山头连石头都没几块,遍地都是银矿,倒不如叫它‘银见山’,正巧也符合尔等低劣秉性!”

遂将银矿石装满所有船只,将其运载归航。

看完了郑和的书信之后,朱柏将其重写折好,放到了一旁。

沉吟片刻,他从书案下的抽屉里,抽出了一副海图。

那是由他自己亲笔绘制的世界地图。

当初在与郑和交流的时候,郑和就曾说起过,他认为这个世界应当是圆形或者椭圆形的。

理由也很简单,就是当船只离开海港,驶向远方的时候,最后从人们视线之中消失的是船的桅杆。

也就是说,在远处的海平面,是要比自己所在的方位底很多的。

按照生活的常理而言,应该是“水往低处流”才对,可奇怪的是海水却并没有流向更低处。

因此,他才推断出这个世界应该是一个巨大的圆形,而我们人类这是在这个圆球上的生活着的。

只是有一点让他感觉不甚明白,那就是生活在这球体另外一边的人类,会不会天地是相反的?

人类会不会是头朝地、脚朝天生活的。

不得不说,郑和的想法是相当具有前瞻性的,尤其是在这个科技正在萌芽、发展的阶段。

朱柏并没有打算用自己的知识,去刻意扭曲郑和的理解。

那种揠苗助长的行为要不得。

没有充分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即便他强行让郑和相信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二把刀水准,没用。

所以,为了让郑和能够尽快开眼看世界,他亲手为郑和绘制了一张海事图。

“既然倭寇已经平定,那么郑和也就可以回来了。”

“正好,在本王的计划安排之中,后面还有一桩很是重要的大事,需要安排他去处置。”

伺候在旁边的铁鹰士默默记了下来,准备晚些时候就去飞鸽传书。

“殿下,郑和将军一行人,是否需要绕开顺天府呢?毕竟那边耳朵嘴杂,耳目众多,臣担心别有用心者,会说出对殿下不利的言论。”

“这事情可不是绕开就能解决的。”

朱柏缓缓摇头,否定了这个提议。

“再说了,本王连铁浮屠这等天下雄兵都展现出来了,至于郑和的水师,自然也没甚藏着掖着的必要了。”

“反正孤人就在荆州城安分就藩了,根本不会去他顺天府,故意让他犯恶心。”

“但求一个井水不犯河水,大家相安无事就好。”

“是。”

得到了确切答复之后,铁鹰士缓缓后退,消失在了阴影之中。

不多时,一只信鸽便从湘王殿下的某处偏僻院子里振翅,而后飞上了天空。

……

大明的胶州湾,算得上是当时最为繁华的出海口之一了。

每日里都有许多金发碧眼的外国海员,随着海风抵达这一处海港,进行货物的装卸与运输。

此时。

繁忙的胶州湾迎来了它最伟大的时刻之一。

郑和所率领的舰队,浩浩荡荡从倭岛返回了。

一艘艘巨大的舰船,看着比城中最高的房子,都要高出一大截。

而在船舱里,则是堆满了各种样式的金银珠宝。

甚至还有两船满载的铁矿石。

此时,郑和身穿战甲,威风凛凛地站在旗舰的最高处,有一种睥睨天下,谁人敢与争锋的豪迈气息。

在他身后,一面硕大无朋的旗帜,被缓缓打开。

巨大的船帆迎风飞涨,只不过眨眼的功夫,就比不少海员的船还要高上一大截。

那面旗帜上,用金色的丝线绣一个大大的“湘”字!

看着两岸军民们满是崇敬、敬畏的眼神,郑和在这一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意气风发。

他下意识紧紧握住了腰间的长刀。

如果这辈子没有遇见湘王殿下,那么或许他也只能成为庸庸碌碌的一员,被每日重复的事情拖累,直至慢慢腐烂,成为一坏黄土。

是湘王殿下,在听了他那近乎疯狂的想法之后,并没有嘲笑或者讥讽,而是肯定地点了点头,还告诉他既然一直有这样的梦想,那么就去实现它吧。

然后便没有任何条件地对他进行了资助……

不。

不光是资金上的资助,还有更重要的技术支援!

正如湘王殿下所说的那样,想要在大海上航行,那么普通江河湖泊之中的船只,已然不适用了。

当初郑和还不以为然,觉得只要将船体建造得更加坚固、更加厚实便可以了。

不料在进行海试的时候,遇到了大风浪。

按照他的思路建造的船只,不过在海面上坚持了一盏茶的功夫,就被汹涌无情的海浪给拍成了碎片。

而按照湘王殿下思路建造的海船,非但在海浪之中坚持了下来,甚至连船体的损伤都没有分毫!

也正是这一次开始,郑和将湘王殿下视若神明!

跟在湘王殿下身边做事,他总是会时不时能进行提点、启发。

可以负责任地说,倘若没有湘王殿下的发掘,那就不可能会有如今的郑和。

他的眼眶微微有些湿润了。

脑海之中,又一次浮现出了临行前,湘王殿下在书房中对他说的那番话。

“只要你屠光了倭寇,本王可以给你一个更大的舞台,让你去尽情展现你的才华。”

如今,倭寇已被彻底杀绝,也是时候回湘王府缴令了。

他抬头看向海天相连的尽头处,心中涌起了一股无限的豪迈之情。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碌碌无为?

他所想要做的,便是去这个世界好好看看,顺道替湘王殿下开疆拓土,将这个世界全都插上湘王殿下的旗帜!

……

老朱:如此勇猛,这到底是何人的部将!?

小说《签到狂增实力,朱元璋求我卸甲归田》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