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大唐:我无敌,你们随意》由理振所撰写,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也是一部重生、历史、全篇都是看点,很多人被里面的主角李烨所吸引,目前大唐:我无敌,你们随意这本书最新章节第77章 不敢过临洮(上),大唐:我无敌,你们随意目前已写21.4万字,书荒必入小说推荐!

大唐:我无敌,你们随意

一、作品简介

《大唐:我无敌,你们随意》是难得一见的高质量好文,李烨符存是作者“理振”笔下的关键人物,精彩桥段值得一看:原本百里城理当是郑洵、李业他们一千多人,中途补给所在,然后南下。但就在数日前,李业他们刚到邠州之时,泾原节度使程宗楚,已经南下凤翔,泾州本地空虚,黄巢军林言部一支偏师,抓住机会,竟是沿着达溪河穿插,夺下了百里城!此军主将战略眼光倒是不俗,截断达溪河,不仅能阻拦郑洵这一千多人马,更能切断泾州和凤翔联系...

二、书友评论

这本书感觉比重生明帝更有趣一点,不再是一个亡国之君,而是从一个没落宗室逐鹿天下。

两章根本不够看,五分钟就没了,想养一养,又怕养死[捂脸]

作者情节设计,剧情把控都相当好,让人看的很过瘾。

三、章节推荐

第34章 初战朱温(上)

第35章 初战朱温(下)

第36章 朱温倒戈(上)

第37章 朱温倒戈(下)

第38章 战局反转

四、作品阅读


自夏州往西南行,一路上,可谓惊心骇目。

经由庆州、邠宁、肃州,至岐州(凤翔)

适逢紫盖去蒙尘,已见白旗来匝地

扶赢携幼竞相呼,上屋缘墙不知次!

西逃的士民家眷,堵塞道路,哭嚎震天。

天子南逃以后,整个关中顿时失去了主心骨。其实唐廷并非就毫无抵抗力量,比如邠宁镇、庆州、泾原镇,以及郑畋所在的凤翔镇,他们都属于传统听命于中央的核心藩镇,只是刚开始来不及支援罢了。

还有十多万崩溃四处的神策军士卒,以及其他禁军,虽然都不是正经军士,但毕竟已经算打过仗了,只要能收拢起来,给予足够补给,参与守城总是没问题的。

但领导核心的丧失,让原本可以合力的关中唐军各自为战,难以统一号令。

后面虽然有了郑畋这个行营都统,权威性比起皇帝毕竟差太多。

泾州,良原县以南

此处有河,名谓达溪河,往南便是凤翔镇

故而筑有军堡,唤作百里城,用以驻防。

原本百里城理当是郑洵、李业他们一千多人,中途补给所在,然后南下。

但就在数日前,李业他们刚到邠州之时,泾原节度使程宗楚,已经南下凤翔,泾州本地空虚,黄巢军林言部一支偏师,抓住机会,竟是沿着达溪河穿插,夺下了百里城!

此军主将战略眼光倒是不俗,截断达溪河,不仅能阻拦郑洵这一千多人马,更能切断泾州和凤翔联系,从北面孤立凤翔。

“哨骑可曾回报?”

郑洵坐在中军大帐,皱眉询问

他本是进士出身的文官,虽然当了几年节度使僚属,略懂一些军旅之事,但从来没有指挥过作战。

面临如此情况,自然有些失了分寸。

“草贼似是按捺不住,已经分兵去攻良原,但百里城依旧有贼兵把守。”

汇报的,是夏州一位骑兵队正,他们带着弓马,去百里城外试探了一番。

然后就发现,对方人马已然开始出城,往良原去了。

这也不难猜测,大概率是为了劫掠。百里城是军堡,没多少财货,也无人丁女子,几千草贼聚集于此,就算吃饭不成问题,但他们千里迢迢跟着黄巢打到这,哪是为了这个?留在三辅的同伴,都已经挣得盆满钵满了!

“哪还有草贼愿意留守百里城?”

郑洵有些惊奇

从这些草贼行事作风不难看出,纪律比藩镇武夫还差,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怎么还有人愿意留在军堡坐冷板凳?

那队正回言

“不止如此,我部持弓在外骚扰,意图试探,但那守堡贼人给,只是放箭回击,从不出城应战。”

“两日间,也不见其部出城劫掠周边,军纪颇为严整。”

李业按刀侍立在郑洵身侧,这些天郑洵但有疑问,都多询问他的意见,军中甚至给他取了个“李副帅”的别号,当然,其中也有其他几路十将不满、嫉妒之意在。

他听完队正的汇报后,稍稍思量,这样的军队,在黄巢军中少见啊,莫非是黄巢的冤句老兵?不可能,那些核心精锐此时大概都在长安。

于是他询问道

“军堡之上,可有旗号?”

那队正稍回忆后,拱手应到

“是有,乃是一面‘朱’字旗,大概是其部贼酋名号!”

李业心中一惊

黄巢先锋、统领千人的中层军官,治军严谨,还姓朱。

不会是那位吧......

两日后,南征的夏绥军,决定先攻取百里城,取道南下

郑洵虽然没有经验,但军中宿将却是不少,主要以李业和另外一位夏州宁朔都十将为主。

在河北砍伐树木,制作简易攻城器械,并不断让人骚扰放箭。

那城里巢军将领也不安分,竟然还敢趁夜,派遣精锐出城夜袭,毁坏攻城器械。

只是,还没等他们这边动手,一日傍晚,那城中巢军,居然就弃城东撤了!

郑洵还想派骑兵追击,但那巢军似乎早有准备,追击的三队骑兵并未成功,反而折损二十余骑。

待次日天明,打听消息后方知,原来是那支分出去良原劫掠的巢军,已经被泾原唐军全歼。

凤翔似乎意识到了这支巢军的意图,郑畋命两千唐军北上,兵临达溪河南岸,使百里城巢军陷入两面夹击境地,不得不东撤。

李业望着那东去烟尘,还有已不可见的“朱”字旗号,没想到第一次交手,来得这么早,却又如此草草结束。

是的,这两日,他已经探听清楚,城中巢军主将,确实唤作朱温!

……

郑畋,是李业来到这个世界后,目前见过官位最大的人物了。

就在十日前,逃难蜀中的圣人降旨加授郑畋为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

再加上京城四面都统,可谓文武一把抓,名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虽然其实就是推出来顶锅罢了。

眼前这位年近六十,须发斑白,身形已经略显佝偻的长者,便是大唐濒临亡国之际,最后的中流砥柱。

情势发展到眼下,无论多少,每一支援军的到来,都足以让郑畋欢欣鼓舞。

郑洵与他是同族,论辈分算是自己族侄,更是亲自相迎。

此时在郑畋的号召下,凤翔已经汇集了不少人马

有泾原节度使程宗楚、邠宁节度使李重古、前朔方节度使,现任神策右军马将的唐弘之。

加上凤翔、陇右本部,合计近四万将士。

北面,还有已经响应出兵的朔方节度使李玄礼,夏绥节度使诸葛爽,河东方面,李克用也已经决定出兵。

只能说,进兵长安,是黄巢起义的顶峰,但也是其急转直下的开始。

因为当进入关中的那一刻开始,就等于是把整个农民军暴露为天下诸侯竞相逐鹿的对象和舞台。

“诸葛仆射到何处了?”

郑洵带来的这一千多人,更多只是表明一下夏绥镇的态度,所以郑畋更关心的,还是诸葛爽本人的动向。

郑洵回应到

“仆射已经率夏、银、绥三州主力南下延州,此时恐已与巢贼黄邺部接战。”

郑畋这才满意颔首

接着,郑洵就一一向自己族叔介绍麾下部将。

郑畋本人其实毫无军事经验,但他早年中了进士以后,就长期在地方藩镇担任幕僚,故而对藩镇军将行事作风很了解。

在凤翔节度使任上,凡军中十将以上军官,都必须一一召见过问,哪怕时隔良久见面,也能叫出对方姓名。

“这位乃是我部宥州怀德十将,名唤李业,年未及冠,颇具武略,在镇中很是闻名,且为皇室宗亲。”

郑洵这位老朋友还是很给李业面子的,虽然出于这年代普遍年龄次序,最后才介绍他。

但对其他人也就是提个姓名,对自己却是详加解释。

“皇室宗亲?”

郑畋闻言停住

李业心中不禁喟叹,别看这隔了不知多少代的祖宗,给他带不来半点钱粮,可却依旧有不小效用。

尤其是在这个年代的官宦人士眼中,一个宗室余脉的出身,就是要比泥腿子引人注目,虽然不比五姓七望那般,但当说出这四个字,人家就不会把你当做寻常武夫看待。当然,其实大唐宗室自己,也属于“五姓七望”,陇西李氏嘛。

李业连忙解释道

“家祖定居长安,玄祖讳诫满,父嗣濮王,末将为六世孙。”

郑畋学问深厚,对于宗室的主要支系都很清楚,顿时明悟

“哦,乃是濮恭王一系啊,那便是太宗九世孙了。”

“老夫见过不少宗室子弟,为官做宰的也不少,但却鲜有投身军旅之人。”

“如今天下板荡,国家危难,正是用武之时。昔日国初河间王(李孝恭)、江夏王(李道宗),天宝之乱后,如武威郡王(李载义),俱是宗室出身,有安定社稷之功,尔当勉之!”

李业自然是表现出感激涕零之状,单膝跪地拱手应是

只是心中另有想法

自己的野心,真的只是做一个宗室名将,而已吗?

小说《大唐:我无敌,你们随意》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