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很多朋友很喜欢《这个大明还能拯救》这部军事历史风格作品,它其实是“粤瓜”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这个大明还能拯救》内容概括:其实就是内阁给皇帝出参考意见,皇帝根据内阁提供的意见定夺,不满意就发回内阁重新让阁臣想,这叫改票,觉得可以但是还不是时候执行,就先扣下,叫留中内阁只有建议权,决定权在皇帝就是有这样的内阁制度下,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才可以任性的不上朝听群臣废话反正你们吵得在凶,决定权在皇帝这,不给过就是不给过,敢撂挑子不干,行,反正大明税赋艰难,那就不派官了朱翊钧表示很赞!到了朱翊釴来乾清宫上班,就开始改变隆...

这个大明还能拯救

免费试读


大明的税赋低,但是却杂乱无章,户部一个田税,兵部一个马税,工部一个徭役,礼部在来个学田,你能叫的上号的部门,他都能给你整出个税来。

老百姓们以为这都是被朝廷给征收了,但其实是,这些部门收完税后,大部分的被中饱私囊,各部门间脏分了,然后皇帝吩咐点事下来要用到钱了,他们就管户部要。

户部没钱怎么办,没事,皇帝你的内帑不是有吗,拿出来呀!

皇帝没钱了,想加点商税,这些既得利益者就撒泼打滚说皇帝你不能收,收了就是与民挣利,这是横征暴敛,君子所不为!

欠人钱忘,借人钱清,说的就是这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然后后来的万历就来了一招‘厚脸皮’战术,你骂让你骂,我接着搞我的矿税,反正朕在宫里不出门,咬我呀!

隆庆帝听完陈志的话,心里头一阵的火大,“难道,就没什么办法可以整治了吗,满朝的大臣,就没有一个人有办法来治治朕的大明?”

“皇上,大明政务早已弊乱滋生了,”陈志大着胆子说道,“此时若还是抱守旧制,无异于是抱冰取暖,当尽早变法!”

陈志这话一说,朱翊釴眼中一亮,隆庆帝则是来了兴趣,站起来道:“陈师傅有何策可教朕!”

“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

“对,”陈志缓缓说道,“此乃是嘉靖年间桂萼提出,又由张璁短暂试行,仅京畿清丈强占兼并田亩就达五万多倾,宗室、勋贵、僧寺、士绅等等上下效行,朝廷十去有三,税赋年年不振,流民四增,朝廷年年弹压,兵费国耗。”

“那依陈师傅所言,是要清田亩,整吏治?”

“然!”

“可朝中诸臣,定然不肯,”隆庆帝像泄气的皮球颓然的坐下道:“朕初登大宝,朝中诸臣,除了陈师傅您以及高阁老,不知几人能用,几人是才呀!”

朱翊釴越听觉得越有点门路,便开口道:“父皇,儿臣有一计可解父皇之烦恼。”

“哦!”

隆庆帝高兴的问道:“釴儿有何计献于朕,速速说来。”

“分化!”

“分化,”陈志似乎明白了什么,笑着问道,“怀郡王可是要……”

隆庆帝示意朱翊釴接着说,朱翊釴笑道,“没错!分化就是,拉一派,打一派,父皇您就居中调停。”

只听朱翊釴接着道,“父皇您刚刚登基,这满朝文武,那个不是倚老卖老,结党营私的欺负您面生,若不分化打击,铁板一块,父皇您定无从下手,需要让这帮朝臣明白到底是谁当家!”

“呵呵!釴儿你这计,深得朕心呀,”隆庆帝高兴的抚掌大笑道:“昔日皇考以宗室入京,大礼议之辩,让群臣分为左右,今日朕就要学学皇考,也来个京察大辩……”

“咳咳!”

朱翊釴忙打断隆庆帝的话,眼神示意了一下殿中的其他太监,隆庆帝恍然大悟,“你们先到殿外候着吧,无朕吩咐,不得入内!”

“是,奴等遵旨!”

三人凑近,又像是在裕王府中时在书房密语的样子,隆庆帝感觉朱翊釴的套路有门,便道,“釴儿,你说,若你主持变法,当如何?”

朱翊釴深思后道,“若儿臣主持变法,需要先弄明白谁是阻力,谁又是助力!”

“百姓艰苦,变法若是不能益众,那就不若不变,否则只是徒劳耗费民力而已。”

“父皇认为,谁是可以成为助力的,高阁老如何?”

隆庆帝一听,犹豫道:“高先生朕是知道他的,若是朕提出由他主持变法,他定会支持朕的,就是不知道徐阁老。”

“父皇,徐阶他不支持,那就是阻力,如今他徐党人多,把高阁老拉出来,跟他唱对台戏,父皇幕后拉偏架,先把朝堂中的徐党犁一遍,等他势弱,再让人直接弹劾徐阶,他若上疏自辩乞骸骨,父皇直接准了,到时且不可犹豫。”

朱翊釴笑得很贱。

陈志也笑得很贼。

隆庆帝更是笑得很阴。

“如此,徐阶一去,徐党如秋后蚂蚱,蹦跶不了几天,到时揉圆搓扁,还不是父皇您一句话的事,”而且,朱翊釴是知道徐阶这老货的,他的家人奴仆在松江府为非作歹,有的是黑材料扳倒他徐阶。

“嘿嘿嘿!”

隆庆帝笑道:“那就这样定了,朕这就让高先生入宫。”

朱翊釴阻止道:“父皇,这事还没聊完呢。”

“怎么变,怎么改,先得议一议。”

陈志望向朱翊釴,问道,“依怀郡王看,该如何变法?”

“如今我大明是贫民富绅穷国,光一条鞭法,均田均赋是不成的,完全是治标不治本,”朱翊釴分析道,“敢问陈师傅,是否将田税所交的税粮改为税银?”

陈志点点头,“是的,不这样,不能阻止贪官污吏继续贪墨,皇上,臣以为,还需摊丁入亩,地主士绅占田多于贫民,每岁徭役却要那些贫民无地之人前往,早已民怨沸腾了。”

“田多者多服徭役,田少者少服,无田者不服,”陈志拱手道,“如此,田多者缴银应服,田少者若无银应服可就近安排徭役,无田者自然不服徭役,可止流民四蹿。”

“再均田税,往后不分官田民田,皆以民田论,就近优先安排地方失地百姓耕作荒田,许以免税一年,安定民心,如此,国库才能有余。”

朱翊釴暗道陈志师傅还是没有抓住重点,便开口问道:“依陈师傅此法,确实可以强一时,却隐患不少,此法必不久益于民。”

“哦!请怀郡王指正!”

朱翊釴笑着问道:“地方税银收上来运往朝廷,是否需要重铸?那请问陈师傅这火耗归谁?”

“这……”陈志一听顿时语塞陷入沉思。

朱翊釴望向隆庆帝道:“若火耗归民,则百姓徒增负担,若火耗归公,则贪官污吏必上下其手,损公济私。”

隆庆帝一脸凝重,也不发言,静静的听朱翊釴接着道。

“且百姓春秋收粮,家无余银,朝廷新法又只收税银,正值新粮出,陈粮未尽之时,必定谷贱伤农,再者商贾,彼辈最是逐利,低入贵出,百姓一年到头,恐怕更惨于新法前,到时候,善政就变成苛政了!”

朱翊釴说的这些,全都是张居正执政期间推行一条鞭法的时候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本来就是要改革变法,结果被那些贪官搞成劳民伤财。

“釴儿,你提出这些问题,想来应是有解决的方法吧!”

“自然!”

小说《这个大明还能拯救》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